"博士起步,博士后优先!"——济南某招聘会现场HR的这句话,让一位98岁硕士当场撕碎了简历


这不是段子,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职场"绞肉机"。当学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时,谁在制造这场全民内卷的"饥饿游戏"?

一、招聘会现场直击:学历通胀已到疯狂程度

记者潜伏济南春季招聘会三天,记录下这些魔幻场景:

省重点中学教师岗:5年前硕士即可应聘,现在明确标注"只招博士后"


三甲医院行政岗:护理专业博士扎堆投递,有海归博士带着Nature子刊论文应聘文员

某文旅集团新媒体岗:本科生的简历被直接丢进角落纸箱,HR直言"这些只能当废纸卖"


深层数据:

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,2024年全国博士毕业生数量较5年前暴涨217%,而同期高校教职数量仅增长13%。这种"学历军备竞赛"正在制造恐怖的挤出效应——普通本科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限。

二,学历贬值的三大推手

1. 高校扩招的后遗症

某211高校教授透露:"我们学院现在博士生导师带的学生数量,是10年前的3倍。有些导师名下同时带着20个博士生,这样的培养质量可想而知。"


2. 用人单位的懒政思维

人力资源专家指出:"当HR面对1000份简历时,用学历筛人是最省力的方式。这就好比菜市场挑土豆,个头大的不一定好吃,但一定能最快装满筐。"

3. 留学产业的推波助澜

记者暗访某留学机构发现,他们推出的"速成博士套餐"承诺:"无需发表论文,2年拿马来西亚博士学位,教育部可认证"。价格表显示,这类服务年均营收超亿元。


三、被牺牲的一代人:高学历穷鬼的诞生

采访三位典型求职者:

小王(28岁,双非硕士):

"送外卖每月能赚8000,当文员只有4500。但我妈说要是去送外卖,她就喝农药。"


李博士(31岁,生化专业):

"实验室耗材供应商知道我失业后,问要不要去当销售,说'你们博士算账准'。"

留学生Jessica:

"花200万读的常春藤硕士,回国发现HR更看重'会不会给领导敬酒'。"

经济学家警告:

这种"过度教育"正在制造新型贫困群体——他们背负着数十万助学贷款,却从事着与学历完全不匹配的工作,最终陷入"越读书越穷"的死循环。

四、突围指南:后学历时代的生存法则

1. 精准卡位新兴领域

元宇宙架构师、碳资产管理师等新兴职位,目前还存在"学历折价"现象,普通本科+专项证书反而比博士更有竞争力

2. 反向操作思维

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"殡葬美容专业",毕业生人均收到8个offer,起薪超硕士

3. 打造个人IP矩阵

00后毕业生小张通过抖音分享"三本生闯职场"系列视频,获得某MCN总监职位,HR坦言:"我们需要懂流量的人,而不是论文机器"

五、比学历贬值更可怕的是

教育学者郑教授指出:"当社会用'博士送外卖'来证明读书无用,用'海归当柜姐'来嘲讽教育投资时,我们正在亲手毁掉最宝贵的上升通道。真正的危机不是学历贬值,而是整个民族学习动力的崩塌。"

站在招聘会摩肩接踵的人群中,那些被汗水浸花的简历复印件,何尝不是一代人青春祭坛上的纸钱?

文章转自:今日头条 作者 青松